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
FAQ
膜元件不能在阳光下暴晒,即使是在原包装箱内也不允许,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材质性能受损:多数膜元件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,如常见的聚酰胺复合膜。阳光中的紫外线能量较高,会使这些高分子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,导致分子链断裂、降解。这不仅会破坏膜的微观结构,使其孔径发生变化,影响膜对物质的分离选择性,还会降低膜的机械强度,使膜元件变脆,在安装或运行过程中更容易破裂损坏。
加速老化:暴晒会显著加快膜元件的老化速度。在高温和紫外线的双重作用下,膜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会快速劣化。原本具有良好柔韧性和稳定性的膜,老化后柔韧性降低,变得僵硬,缩短其正常使用寿命,增加更换成本。
引发热变形:阳光暴晒会使膜元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,不同部位受热不均,可能导致膜元件出现热变形。例如,膜片可能会局部凸起或扭曲,破坏膜元件内部的流道结构,进而影响流体在膜元件内的均匀分布,降低膜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。
微生物滋生:若膜元件表面残留有水分,暴晒环境下,水分温度升高,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,易引发微生物滋生。微生物在膜表面繁殖形成生物膜,会进一步堵塞膜孔,增加膜的运行阻力,降低产水量和脱盐率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产水量下降:在系统压力、温度等运行条件稳定的情况下,若产水量较初始正常运行时大幅降低 ,很可能是膜系统受到污染。
进水压力升高:当膜表面有污染物积累,水流通过膜的阻力增大,为维持一定的产水量,就需要更高的进水压力 ,表明膜系统可能已受污染。
段间压差增大:在多段式膜系统中,监测各段之间的压差能有效判断污染情况。某一段的压差明显高于正常水平,说明该段膜元件可能存在污染。
脱盐率明显变化:对于反渗透膜系统,脱盐率是重要指标。若脱盐率较初始值明显增加或降低 ,说明膜可能是膜受到污染。
膜元件的重量增加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可通过对进水水质、运行参数变化、膜元件外观及分析检测等方法判断污染物类型,从而选择相应清洗溶液。
无机垢污染:常见的无机垢有碳酸钙、硫酸钙、硫酸钡、硅酸镁等。对于碳酸钙垢,可使用柠檬酸、盐酸等酸性溶液清洗。
金属氧化物污染:如铁、锰等金属氧化物污染,通常使用酸性溶液清洗。
微生物污染:膜表面滋生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时,需要使用杀菌剂和碱性清洗剂进行清洗。
有机污染:推荐使用碱性清洗液进行清洗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反渗透过程中,水的传输与水的黏度密切相关。温度升高时,水的黏度降低,水分子的活性增强,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,水分子更容易通过反渗透膜,从而使产水量增加;反之,温度降低,水的黏度增大,水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,产水量会下降。通常情况下,水温每升高 1℃,反渗透系统的产水量约增加 2%-3%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常用的是甘油。甘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,且化学性质稳定,不会与膜元件发生化学反应,不会对膜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,也不会污染后续处理的液体。此外,它相对安全,对环境友好。不得使用其他任何物理化学性质不明的试剂或工业与民用洗涤剂等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RO 系统的清洗频率没有固定标准,受原水水质、预处理效果、系统运行状况等因素影响,以下是具体分析:
1.依据运行参数变化
通量下降:当标准化通量下降 10%~15% 时,表明 RO 系统可能受到污染,需要清洗。比如原本系统每小时能产出一定量的纯水,现在产量明显减少,就可能需要清洗了。
脱盐率降低:若系统脱盐率下降 10%~15%,意味着膜的过滤效果变差,盐分等杂质透过膜的量增加,此时应考虑清洗系统。
压力及压差升高:操作压力及段间压差升高 10%~15% 时,说明系统内部的水流阻力增大,可能是膜表面有污垢等原因导致,需进行清洗。
2.参考原水水质及预处理情况
SDI15 小于 3 时:如果原水的淤积密度指数 SDI15 小于 3,水质较好,清洗频度可能为每年 4 次。
SDI15 在 5 左右时:当 SDI15 在 5 左右,水质相对较差,清洗频度可能要加倍,即每年 8 次左右。
(答案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请咨询威尼斯wns8885556登录入口工程师)

关注微信公众号